中新社弥勒8月8日电 (记者 刘云 任东)中国•云南弥勒彝族阿细跳月节于7日在云南弥勒县盛大开幕。来自各地的20余个少数民族民众欢聚一堂,共同向外界展示来自本民族的歌舞技艺。当地官员在开幕式上表示,举办这样的节庆,旨在进一步呼吁外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7日晚间的开幕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游客与当地各族民族跳起了粗犷豪放“阿细跳月”舞蹈,随着欢乐明快而热烈音乐节奏,男子弹弦引笛,女子甩手转身,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而“阿细跳月”原本就有欢乐的意思。据介绍,“阿细跳月”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山一带,是彝族阿细人最具艺术神韵与民族精神的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经典。其中弥勒县西三镇可邑村享有“‘阿细跳月’发源地”的美称。发源地群众跳起来节奏更加明快,舞姿更加奔放。他们跳舞的感觉、动作、喊叫声充满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纯朴奔放。
弥勒官员王松介绍,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阿细跳月就以不同的艺术样式搬上了舞台,美国音坛曾把《阿细跳月》乐曲列为最受欢迎的世界十大乐曲之一。2000年,阿细跳月作为跨世纪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开章之曲,赢得来自全世界的掌声。从北京中南海到朝鲜、波兰、华沙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第六届亚洲艺术节、1992年中国首届农艺博览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仪式,也都留下了“阿细跳月”的风采。
2008年6月,“阿细跳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5月,“阿细先基”又被公示为第三批国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云南“第二届阿细跳月节”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松表示,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厚,但大部分的民族文化随着传承不力,面临消亡。“因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得到政府与民众的高度认可,让我们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