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上海美术馆举办“吴冠中纪念展”和“吴冠中学术座谈会”

上海美术馆举办“吴冠中纪念展”和“吴冠中学术座谈会”

出自: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10/8/10 22:47:50    点击率:645

  上海美术馆将于8月9日至29日特别举办“吴冠中纪念展”和“纪念吴冠中学术座谈会”,以表达对这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的深切怀念。
  上海美术馆是吴冠中绘画的重要收藏地之一。2005年和2008年,吴冠中分三次捐赠给上海美术馆87幅重要代表作。吴冠中还表示,中西文化融合的上海,是最适合收藏与展示自己作品的城市。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表示,吴冠中是一位真正为了人民而创作的艺术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为人民所理解和欣赏。在有生之年,他将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外艺术机构,捐赠画作共达360余幅。正因如此,纪念这位大师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人们到上海美术馆再次欣赏吴冠中先生的精彩作品,感受他高尚的艺术人格和卓越不凡的艺术才情。同时,上海美术馆还将举办“纪念吴冠中学术座谈会”,激励画坛后人继承吴冠中先生遗留的精神财富。李磊说:“他留给中国艺术界的创新精神,勇于推翻成见的风范,融合中西文化艺术的宝贵经验,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吴冠中的艺术属于人民

  吴冠中先生说,我要把最好的画留在祖国,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

  吴冠中先生从2005年到2008年,先后分三次无偿捐献给上海美术馆87件代表作品。吴冠中先生说“中国这二三十年有了多大的变化!我要把最好的画留在祖国,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充分展示吴冠中先生的见地、胸怀和气魄。

  吴冠中先生说:“我年纪大了,马上就要九十岁了,人不可能一直活下去。我有两件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我们有些问题阻碍了艺术进步和发展,我看到问题就要说,要向国家负责,要向后代负责。第二,我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寻找艺术的真理,我画了很多画,自己认为是有一些成就的,但更多的代表作是捐给国家的,我要为女儿找个好的归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吴冠中几十年实践说真话

  吴冠中先生曾说自己是寄养在东西两家的,既吃过中国的茶饭,也喝过西方的咖啡,最后都要消化在创造的肚肠里。

  我和吴冠中先生是忘年交,在我和吴先生所有接触中,他始终对母校一往情深。多少年来,在我们研究吴先生艺术和精神时都一再感受吴先生是国美学脉精神的最全面的实践者,他坚守和发展了林风眠开创的艺术融合之路,并形成了一代高峰。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由蔡元培、林风眠等一代先师创建的国立艺术院。学院建设的主要的学脉思想就是融合中西文化、创造新东方艺术,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精神,蔡元培建国立艺术院是要以“美育代宗教”,用美的心来唤醒人心,艺术院的宗旨是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方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和打动了包括吴先生在内的一代青年。 

  三十年代初,鲁迅先生曾关心过这个学校中青年的成长,对未来木刻运动给予热情的支持,所以这所学校中有众多的学生崇拜鲁迅先生,吴先生更是将鲁迅先生视为自己一生的精神父亲,他晚年深切回忆,说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

  国美学脉的另一特征是会通精神,强调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相通,人品与艺行相通,古今相通,中外相通,这一会通精神恰是吴先生的重要特点。吴冠中先生曾说自己是寄养在东西两家的,既吃过中国的茶饭,也喝过西方的咖啡,最后都要消化在创造的肚肠里。吴先生是杰出的艺术思想者,他一方面将这些思想化作出色的文字,一方面在艺术上表达和论证这些思想。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吴冠中和张仃“唱了双簧”

  吴冠中先生和张仃先生客观上是唱了双簧,一个是提出问题的勇士,一个是解决问题的大师,或有意或无意,这个时代不能没有这个历史的双簧。

  在张仃先生和吴冠中先生最后的几年,他们的观点争论影响到中国画坛,影响到我们的思考。我认为,他们两人的观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基本观点非常一致。

  张仃先生和吴冠中先生都非常崇拜鲁迅,在这一点上是非常一致的。吴冠中先生讲形式美,说形式就是内容;张仃先生讲守住中国画笔墨底线。在这点上,两人本质上没有矛盾。笔墨是一种形式,就是形式美;笔墨这个形式就是有内容的形式,所以在这点上,两个人是非常一致的。两位先生的“拆掉中国画的围墙”和“城隍庙与毕加索”这两个主张,也是非常一致的。在主张开放、借鉴不同文化这点上,两个人没有区别。 

  张仃先生和吴冠中先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表面上是不同的,但实质上逻辑是一致的。张仃先生语言表达的形式是中国式的,是带有政治家风范和胸怀的忍辱负重式的,讲究度的把握和准确,张仃既是艺术家同时是政治家,考虑问题还要考虑解决问题。吴冠中先生的表达是西方式的,是艺术家式的,强调艺术的独立意义和特性,他是强调式、夸张式的。两位先生只是表达方式各有各自的特点,并未有本质的区别。

  吴冠中先生和张仃先生客观上是唱了双簧,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一个是提出问题的勇士,一个是解决问题的大师。这个争论是这个时代表现角度和方式语言不同、而实质完全一致的最佳合作的双簧对手戏,表现出他们共同的一种忧患和无奈,敲响了警钟,留下了绝唱。或有意或无意,但这个时代不能没有这个历史的双簧。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贯”是吴冠中毕生胆识

  从“东寻西找”到“东西贯中”,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高境界,一个“贯”字充满了吴冠中先生的毕生的胆识。

  吴冠中先生曾经把他的人生称为东寻西找的人生,他一生踏遍南北东西大地,“东寻西找”这个词是他一生都在行走和寻觅的过程。对于一个生于五四、经历过二十世纪中国美术风云变迁的艺术大师来说,东寻西找更是吴冠中先生解决时代文化与艺术课题的象征。用吴冠中先生的话说,他是横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他一生咬定在现代层面上的中西融合这个文化理想并持续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吴冠中先生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眼光看待中西艺术的相同性。面对形态和样式都与中国艺术不同的西方艺术,吴先生认为越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本质越显得一致,中西艺术的目的都是谋求情感的表达,都是谋求艺术的创新。在他看来,中西文化的碰撞是时代赋予中国艺术家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更加凸显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本色。这是一种大国文化的精神风范和胸怀。正是这种内在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心态支持了他毕生的探索。 

  吴冠中先生一向强调笔墨当属于时代,他说笔墨要跟着时代走,时代的内涵变了,笔墨就要跟着变化,要根据新的情况创造出新的笔墨。但另外一方面,他“坚持风筝不断线”,一切的形式即形象,无一例外都以生活为源泉,因此他在意向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使这条道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由此理解了吴冠中先生东寻西找的真正意义,吴冠中先生的东寻西找,是在东西交融的文化语境中寻找到艺术发展的坐标,从“东寻西找”到“东西贯中”,可以说是吴冠中先生艺术发展的逻辑,也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高境界。“东西贯中”,这样一个“贯”字充满了吴冠中先生的毕生的胆识,也记录了他探索艺术的无限艰辛,更能够启发我们今天来思考新的文化发展路线。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吴冠中创造独特艺术语言体系

  吴冠中先生在创作中融汇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和造型语言,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

  吴冠中先生一生坚持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美学体系、绘画语言的异同及融合的可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实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体系。吴先生从法国留学归国后便开始在创作中融汇两种不同的文化和造型语言,尝试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之路.

  尤其是在油画民族化探索这方面,吴冠中先生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欧洲传统油画的丰富、直观和生动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简洁、大气、浑厚的特点结合起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 

  在致力于审美精神、造型语言、融汇和革新的同时,吴冠中先生还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作艺术创作观念和实践的重点,他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的观点,深为当代美术家所认同。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总无法脱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唯有如此,才能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基础,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在吴冠中先生看来,艺术语言、艺术形式非常重要,但并不能独立于现实和生活而存在,这是他眼中最重要的艺术规律之一。笔墨技巧不能脱离于具体画面,只有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笔墨才能呈现新的形态,在辛勤创作的同时建树理论。

  吴冠中先生淡泊名利,胸怀高远,对国家和民族始终充满信心,对社会和人民富于责任感和道义感,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文品格、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吴先生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他在教学岗位上坚持真理、勇于进取,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为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典范。

  吴先生是一位借古开今、融汇中西的现代美术家,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中,对艺术本质、艺术语言、艺术观念、艺术现实的思考从未间断,更从阅读鲁迅著作中升华出新的艺术人生观。融贯中西的广博知识与不曾间断的深入思考,成为吴冠中先生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吴冠中先生在追求形式美、艺术语言更新的同时,同样重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吴先生的创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他笔下的自然风景无不体现出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意境,只有站在祖国和民族的坚实土地上才可能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祖国、对艺术、对民族和人民始终不渝的热爱。

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自由精神支配吴冠中画

  自由的精神支配着吴冠中先生的画笔,他坚定地走着一条“外师造化,但求大中华神韵”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先生的一生,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为他的艺术道路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在理解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出了绘画艺术的真谛,确认了独立人格的意义。吴冠中先生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政治环境,遇到什么样的风浪,他都不舍弃自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爱恋和体验,不舍弃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创新。吴冠中先生从来都是面对生活,速写不离手,写生不间断,求索不间歇,著述不停笔。他多次对我说,他休息不下来,白天画画,晚上不能睡觉,不能入眠,就写文章。所以他有几百万字的著述,他的慧眼即在平凡的熟视无睹的自然景色中发现美,他独有的创作性写生、面对客观,大胆取舍,概括和提炼,而绘出凡人意想不到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作品。

  在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中,无处不渗透着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和处理手段,同时又融汇着西洋画的视觉特点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形式语言。他驾驭着国画、油画不同画种的非凡能力,给观众欣赏到他的绘画是轻松的表达、情感的宣泄、美好的诗意,其轻快、流畅、明丽、动人、洒脱,充满着写意性,令人神往。 

  在吴冠中先生的笔下,既有万里长江、蜿蜒巍峨的长城、古朴荒漫的大漠遗址,又有水潭野草、乡间小路、农舍老树、白墙黑瓦,还有巴黎的凯旋门、香港林立的现代化楼群,一束鲜花、一片高粱地,他都能画出新意,可谓无所不画、无所不能。然而在他的画中,从来不套用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更不描摹某处山水,他自由的精神支配着他的画笔,坚定地走着一条“外师造化,但求大中华神韵”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先生独立思考,从来不盲从,更不被“极左”思潮所蒙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当“内容决定论”、“题材决定论”、“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等思维还在美术界盛行时,他便鲜明地指出,“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他的这些观点轰动了画坛,引起渴望艺术进步、渴望画坛百花齐放的人反省和醒悟,但也引起惯性思维已久而固执的人激烈反对甚至对他的人身攻击。但是吴冠中先生并未屈服,他坚信中国美术界出现了偏向,自己有责任去揭示弊端,维护真理。他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爱国主义情操,何况他还是共产党员。吴冠中先生看似激烈的观点,对当时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思想解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清华美院教授袁运甫:吴冠中以中国画现代化为目标

  吴冠中先生说,我是中国人,离开了祖国就没有前途;他始终将油画的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作为他的一个目标。

  吴冠中先生说他有一点最感满足的,就是当初在法国,他与赵无极、朱德群和书法家熊秉明通宵讨论,到底是回国来还是不回来。吴冠中先生说,我是中国人,离开了祖国就没有前途。吴冠中先生后来回忆说自己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对了。这一点是他始终感到自豪的。他始终将油画的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目标,觉得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吴冠中先生这一辈子始终坚持一点,就是艺术家必须到生活里去。他说艺术家要脱离了生活,就失去了写生、反映现实,他的技术的锻炼就太课堂化了,太画室化了。他一有机会就希望能到生活里去。我好多次陪他深入生活,有一次,他要去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他说茅盾这么多的著作,我很喜欢,但是我始终没有机会看到他是在怎么样的一个生存条件下成为一个大作家的。从苏州去乌镇,晚上八点上船,第二天早晨八点到乌镇,就在农民运鸡鸭的小船里待了一个通宵。到了乌镇以后,他什么也不要求,还是要睡大车店,他说大车店可以结交很多朋友,可以听到来自于各方面的真心话。 

  吴冠中先生到后来能够有安定的状态去写生了,有画室了,能够创作了,所以他非常珍惜他最后的时光。他后来画丈二大彩墨时,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画室,很大一批丈二彩墨都是生命最后几年工夫画的。他说我在这间房子创作了我很多作品。

  吴冠中先生当初下放到李村时画了一些写生,后来都变成了他的创作。所以他后来在教学中又跟同学说,不要等到晚年你再懊悔我青年时期画了太少的素材了,创作不起来了,他说我这个苦头吃了很多,但是我终究是能够有一部分资料可以画大画的,所以他后来的教学就要求同学一定要到生活里去,搜集创作教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吴冠中艺术通古今融中西

  吴冠中先生强调艺术家要有思想,认为艺术家没有思想就是匠人,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思想家。

  吴冠中先生通古今、融中西,这是吴冠中艺术最大的特点。通古今是吴冠中先生成为大艺术家的基础,他对古代艺术、对今天的艺术、对当代的艺术、对于古代文艺的历程、对今天的艺术思潮,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融中西使他有可能创造对中国来说是传统的艺术、对其他民族来说是易接受的中国艺术。

  吴冠中先生强调艺术家要有思想。他认为艺术家没有思想就是匠人,艺术家一定要有思想。他认为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思想家。吴冠中本人可以说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文章和绘画作品都强调了要有现实意义、要有精神内涵。 

  吴冠中先生强调艺术家要说真话,不但发表言论要说真话,尤其在自己的作品中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表露自己内心想说出来的话,他有一句话叫“不要戴着假面具跳舞”,他发现当代中国美术界有不少人画的作品是戴着面具跳舞,没有把自己真实的心情、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表露出来。这一点,吴冠中先生打中了中国当代美术的要害。

  吴冠中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发表文章,反对美术作品空洞地说教和形式主义。他曾经发表文章,质疑内容决定形式。在这个问题上,吴冠中先生受到很多批评。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这篇文章里,即使有一些说得不够全面的话,但是这篇文章在中国美术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影响非常大,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美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吴冠中先生曾写过《石涛画语录》,抓住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先生曾写了篇文章《笔墨等于零》。我曾和吴冠中先生交谈过,说通读了你这篇文章,你的意思很好,就是说笔墨不为画面服务、不为画境服务、不表达感情,这个笔墨等于零,大家都是很接受的,但是这个标题用得不好。吴冠中先生就跟我急了,他说我不用这个标题怎么能够刺激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吴冠中先生认为不要迷信洋人,要挺直中国人的脊梁。吴冠中先生曾获得法兰西艺术学院给予他的荣誉称号,也得到法国政府授予他的“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但他并不看重,他最感到自豪的是他的艺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表达了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品格。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吴冠中画画面向两个观众

  吴冠中先生时刻提醒自己,画画时想着背后有两个观众,一个是西方的大师,另一个就是人民。

  吴冠中先生早年赴法国留学,学成后毅然回国,他坚信搞艺术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只有在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之中,才能搞出有感情的东西来。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美术作品。他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哪怕是已经完全画好、裱好的,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他曾两次把数百张作品付之一炬。他时刻提醒自己,我画画时想着背后有两个观众,一个是西方的大师,另一个就是人民。画作要靠时间和人民来评判。

  吴冠中先生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他主张博采中西、融通古今,把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融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的不同美学观念,鲜明地提出并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推出了许多富有民族气派、时代特色、个性风格的油画和水墨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国当代艺术的开拓创新和多元发展树立了典范。 

  吴冠中先生提倡要为我所用地吸收外国的现代艺术长处,反对照搬洋人的艺术。他主张中国人要挺直自己的脊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强调指出,画家有国界,艺术无国界。他先后在香港举办吴冠中回顾展,在英国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览,在法国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为推动中外美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

  吴冠中先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具有俭朴的作风和高洁的人格,他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累,生活朴素,不尚奢华,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品艺品,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爱上了美术,身家性命都属于美术之家。他常跟孩子们讲,我的画不是个人的遗产,钱、房子你们可以分掉,但是作品我要送给公共机构,让历史来检验。我的艺术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所以要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中国。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学习吴冠中淡泊名利的艺术品格

  吴冠中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把自己的艺术作品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吴冠中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数十年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实践中,他寂寞耕耘,不断进行大胆的创造性的尝试。他始终坚持从民族的欣赏习惯出发,始终以“我为人民作画、我要努力画出人民的美感”作为自己艺术的立足点,始终以表现中国人民的情感、气质和美感为追求,坚持以“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作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要求,努力探索既能反映时代风貌,又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中西绘画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吴冠中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在生前,他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数百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美术馆、香港艺术馆、浙江省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等,把自己的艺术作品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显示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他爱憎分明,性情率真,光明磊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李长春同志在参观《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吴冠中先生的思想品格和艺术成就,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吴冠中先生德艺双馨的崇高风范。德艺双馨,不仅仅是党和人民对艺术家的期待,也应该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向吴冠中先生学习,不仅要学习他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不保守、不封闭、不僵化,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与人民的挚爱,学习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艺术品格,始终坚守艺术的冰清玉洁。

  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以吴冠中为代表的优秀艺术家群体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