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赵博)秋雨清瑟、茗香氤氲……许嘉璐、林谷芳、田青、黄光男、张庆善等两岸文化名家17日相聚中国艺术研究院,以汉字艺术为题,展开两个多小时对谈。
这是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系列之“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的第一场活动,吸引了数百听众冒雨到场。席间,隽言妙语不断,赢得掌声阵阵。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离不开汉字这个载体”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常年从事汉语言文字、训诂学研究,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深有感触。他说,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让中国人得以在方言各异的情形下顺畅沟通,千百年来从未中断。
“3000多年前的《诗经》,今人甚至小学生都还能阅读,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成就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许嘉璐说。
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连声附和道:“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离不开汉字这个载体。”
这位儒雅学者举“大胜”与“大败”的例子说:“明明语义相反,组词后却变成一个意思,体现了汉字弹性、暧昧、多义、朦胧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哲学思维和审美意向。”
“汉字形态之美,臻于极致,值得用一生细细品味”
象形字形态被认为是汉字建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根由所在。“如果不是图像性的孤字存在,就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意韵绵长的文学表达,人人乐道古诗词的精炼对仗,也没法做到。”林谷芳说。
“汉字的形态衍生出一门古老艺术——书法。隶楷行草,将汉字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台湾书画名家、台北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接过话头,“中国有句古话:书品如人品。足见汉字所呈现的印迹蕴含了多少深意!”
“很多人知道云门舞集的《行草》,以舞蹈表现汉字的平衡与层次之美。结构、布局、留白……”黄光男说:“只要提笔书写,就能体会祖先以千百年智慧在汉字中凝结的美感。这种臻于极致的美,值得用一生细细品味。”
“无论繁简,两岸传承汉字艺术的情感是共通的”
“这些年来,两岸都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汉字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田青说,“这种对中华文化的着迷和对祖先感念的情感是共通的。”
田青谈到争论不休的繁简问题:“与两岸共同传承汉字艺术的大业相比,这应被看作历史遗留的小心结。我个人很欣赏‘识正书简’的提法,将来两岸《中华大辞典》编成,繁简就更不是问题了。”
“我发现‘台湾啤酒’罐体上用的就是简体字,或者说宋元俗字!”知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风趣地补充道。
“现在重要的是两岸联手把汉字艺术推向世界。”张庆善的建议得到许嘉璐、林谷芳等人的赞同。“两岸应在汉字传承这个领域开展更多交流和推广,让世界认识汉字之美!”许嘉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