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举行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举行

出自:雅昌艺术网    发表时间:2010/10/9 9:02:27    点击率:649

  10月7日,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暨“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在罗马举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将通过文化艺术展、音乐会、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向意大利人民全面展示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当代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
  
 
  古罗马斗兽场披上中国红 首次为外国“改变颜色”


  再高明的绘画大师,也难以将古罗马斗兽场一夜之间涂成中国红。作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斗兽场从6日晚起披上了象征喜庆吉祥的“中国红”,并在外墙的正面,打出了中意友谊四个巨幅隶书汉字。而到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抵达罗马后,车队也专程从斗兽场开过,见证了这象征中意友好的时刻。


  据意大利文化部文物保护与发展促进司司长莱斯卡介绍,古罗马半兽场为外国“改变颜色”,这自古罗马斗兽场建成后是第一次。为古罗马斗兽场 “披”上中国红,并在斗兽场周围的街道挂上中国红灯笼。负责此次“照红”互动的意方负责人介绍说,斗兽场是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而这次利用红色的灯光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同时也是表示对中国朋友的欢迎。为了迎接即将开始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不仅斗兽场外部装饰了“中国红”,在内部也利用高科技设置了梦幻的红色水波效果,并在中心舞台上搭建了水幕表演台。可以说,意大利政府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出“文化年”主题和中意两国特色,动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棒的艺术设计者。


  秦汉、罗马文明共展意大利


  作为中国与意大利政府间第一个文物交流合作项目,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联袂举办的大型文物展览“秦汉—罗马文明展”也于近期在意大利米兰市皇宫博物馆隆重开幕。


  “秦汉—罗马文明展”展出了中意双方精选的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中国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489件文物。中方的211件(组)展品来自1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0家文博单位,其中不少展品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意方的278件(组)展品来自意大利罗马、那不勒斯、庞贝等地区10家博物馆。这些展品多为两国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这些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文物再现了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帝国的辉煌文明。


  这个独特的展览将古代相距遥远的两个文明帝国溶汇在一起,展厅展示的秦汉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文物消除了人们的距离感,人们通过这些文物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两个文明的不同特点。其中既有反映古罗马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雕像、器皿,也有反映秦汉时代中国的丝绸、玉器、漆器和造纸工艺.一件件珍贵的雕塑、绘画、石刻等文物将观众带入到古代帝国的建立、物质文明、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历史之中。


  (国际在线、华夏经纬网)


  除了秦始皇,更欢迎中国当代艺术来意大利


  意大利文化部遗产保护与促进司司长莱斯卡先生商人出身,他称,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中东,他们认为迪拜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但意大利人对此不敢苟同,相反,意大利相信中国才是最值得重视的投资伙伴。此次,为期一年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召开必然会进一步加深意大利人对中国的认识,进而进一步促进意大利和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莱斯卡说,今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占很大部分,但这绝非全部。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已经来到中国,他带来了很多令人炫目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将在罗马以及都灵等地展出。此外,还会有一个专门的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和一个当代建筑展,这些展览会在意大利的多个城市展出。它们必然会为意大利民众呈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罗马城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建筑群落给记者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座古老的城市不仅保持着旧有的建筑和面貌,而且非常完美地容纳着今日罗马人的现代生活。这在城市规划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对此莱斯卡先生也有介绍,城市规划者对城市遗产首先要有敬爱之心,他们必须明白,这个遗产不仅需要善加保护,而且必须令这古老的城市为城中人带来益处,这样的保存才可以持续。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罗马城不仅规定城区不允许出现现代风格的建筑,而且对高度也有限制,此外,在必须进行地下施工时,必须先找来保护专家进行细致论证,以保持遗产形态完整为最高原则。


  莱斯卡先生曾多次前往中国,面对记者“对中国城市建设有何感言”的提问,莱斯卡先生称,可以做得更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